研究与观点
RESEARCH & IDEAS
更新:2015年08月03日点击:14178
北京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曹之晨 李根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机构,为交易双方提供保障交易安全的便捷服务,具体包括网络支付、移动支付、预付卡发行、银行卡收单及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是未来支付的一种重要渠道,在各国政策鼓励下,为了保证支付数据传递过程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第三方支付行业参与者纷纷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作为踏板,加大支付安全和传输技术的研发投入,以保障支付过程的安全和便捷。
本报告所作的专利分析工作以THOMSON INNOVATION(汤森路透专利数据库)中获得的专利文献数据为依托,并参考专家调研信息,综合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
一、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结构
图1 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结构
如图1所示,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取代传统的金融机构,成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也是推动第三方支付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第三方支付全球化趋势明显,迎来了更多的传统行业合作伙伴和更为丰富的创新业务模式,支付安全和传输技术将支撑起整个行业的高速增长。移动支付的兴起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更多的创新元素,线下业务体系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机会,支付业务正在从线上业务转变为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处于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的核心地位的平台服务提供商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两者的客户群有交叉,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合作能够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目前双方在业务层面有很多合作,利用对方的资源优势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二、第三方支付生态圈发展路线分析
图2 第三方支付生态圈发展路线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生态圈呈现多巨头并立的局面。2002年左右,第三方支付生态圈初见雏形,Ebay和Visa成为该生态圈的主要成员。2002年至2004年间,Visa对于生态圈的扩张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05年,推出支付宝的阿里巴巴一举成为第三方支付生态圈的重要成员。随后的五年时间,这三家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收购技术领先的支付安全、服务公司,吸收并融合了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核心技术,使自身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地位更加稳固。2011年,Google看到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此后的两年内,凭借强劲的技术实力和资本,收购了多家支付技术和支付解决方案公司,一跃成为了该生态圈的重要成员。
除了以上几家支付行业巨头,以SK电讯和韩国电信为代表的通信运营商,以IBM、微软为代表的技术服务提供商,以美国运通代表的金融综合服务公司等也纷纷加入第三方支付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线上线下支付业务相互融合,以商户、消费者/用户、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通信运营商、金融机构、支付硬软件供应商为成员的第三方支付生态圈逐步形成,各司其职,共享资源、互利共存,共同维持整个第三方支付生态圈的运行和发展。
三、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趋势分析
图3 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框架
早在2002年,Visa开始发展非接触式支付技术,成为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2007年,Visa推出了采用NFC技术的Paywave功能芯片卡,卡片不需要和支付终端接触(插入或者刷卡),只需将卡靠近POS终端上的非接触付款读卡器便能轻松完成支付。从此以后,第三方支付企业陆续开始进入移动支付行业,推出了手机钱包、移动读卡器等移动支付产品。2009年前后,随着智能终端逐渐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广阔覆盖,Ebay、Google、阿里巴巴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投身移动支付。2009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推出移动支付产品手机支付宝,后改名为支付宝钱包;2011年,Google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移动支付产品Google Wallet;2012年,Paypal发布移动读卡器,Visa推出数字钱包服务V.me;2013年,Visa与三星合作,将Paywave功能加入三星手机芯片中,Paypal推出低功耗蓝牙通信器Beacon。第三方支付企业为移动支付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强有力的推动了移动支付技术和移动支付服务的发展,移动支付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的热点。
蓝牙技术的成熟化、NFC等新的传输技术的出现,使得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开始进入上升期,Visa、Google等都站在了NFC这边,而Ebay和苹果则选择了蓝牙技术。2007年,中国支付传输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也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随后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专利申请量稳中有升。2011和2012年,Visa、MasterCard、Google、SK电讯、中国移动等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开始大力推广以NFC以技术基础的移动支付业务。这两年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也达到了近十年来的一个高峰期。
图4 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各国专利申请情况(2003-2013年)
如图4所示,美国和亚太地区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量排名靠前,对全球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开始从以现金和信用卡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向移动支付转移。电子钱包和移动读卡器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美国较其他国家地区,有着更加良好的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力量和市场潜力。
日本和韩国的第三方支付技术发展由移动运营商主导,在传输技术上占有很大优势,近年来都大力发展非接触式支付技术,其中包括由RFID演变而来的NFC技术。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对NFC技术则处于观望状态,既不愿放弃,也不愿倾力投入研发。
综上可见,美国、亚太地区对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们占据了大部分全球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专利申请。和美国、日韩相比,中国在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企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发,才能在全球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图5 近5年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研究热点
如图5所示,近五年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专利主要涉及射频识别卡、智能卡信用卡、在线购物处理、手机动态密码、移动终端无线、服务网络、处理在线交易等。Visa、Google等企业主推NFC技术中涉及到了射频识别卡,智能卡信用卡则和移动读卡器有关,因此它们都是技术研究热点。在线购物处理、在线交易数据处理、移动终端无线、手机动态密码都是手机支付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机支付受到了Visa、Google、Ebay和一些移动运营商的大力支持,所以这些技术也是第三方支付传输技术的研究热点。
四、中国第三方支付相关技术趋势分析
图6 1999-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发展趋势
(2013年数据由于专利公开时间滞后导致检索到专利申请量下降)
如图6所示,安全和便捷是第三方支付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专利申请起步较晚,在2012年左右出现峰值。经过前面几年市场泡沫的消化和市场整合,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开始逐步步入稳健发展期。2005年马云提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推出支付宝,首创“促成交易”的业务模式。同年快钱、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公司相继成立。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第三方支付安全技术和传输技术都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2010年至2013年,移动支付成为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热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纷纷开始加入到移动支付行列,推出数字钱包和移动读卡器产品。多家商业银行和运营商也进入到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战之中。但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都将精力投入到了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之中,对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重视程度不高,仅有华为、中兴等技术提供商在移动支付相关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所以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虽然发展速度相对前几年有一定的提升,仍然处于缓慢发展期之中。
图7 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主要专利权人(前30)的合作关系
如图7所示,它们之间在技术层面的合作较少,在业务层面存在一定程度合作。在业务方面,腾讯和中国银联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财付通作为非金融机构接入“银联在线支付”,共同丰富和提升互联网支付服务;武汉天瑜中标中国移动钱包USIM卡产品,二者之间也展开了合作。但在技术层面的合作,仅有深圳光启和国民技术共同成立了智能无线互联联合实验室,而华为、中兴、上海博路、中国工商银行、Visa和诺基亚这些行业巨头之间并没有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它们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市场地位,凭借自身在特定技术领域的优势,独立开发第三方支付相关技术。
Visa国际组织、SK电讯、BizModeLine公司、IBM、美国运通公司、Matercard公司、三星、LG、BLAZE、韩国信息通信、韩国电信、诺基亚以及EABY等第三方支付产业参与者在支付传输技术上并未开展合作,这些厂商在各自擅长的技术领域占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支付传输技术的研发。他们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业务方面,都想通过对方的技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拓展各自的支付业务范围。 2011年,Visa和Google达成合作关系,对于Visa,这次合作推动Visa作为一种移动支付手段进入到Google钱包之中,而对于Google,解决了Google钱包缺乏卡组织或金融机构支持的问题。
五、中国第三方支付研究热点(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
图8 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研究热点(关键技术)的专利布局
如图8所示,中兴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相关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华为列于第二位,阿里巴巴紧跟其后列于第三位。阿里巴巴的专利布局集中在数据处理方面。中国工商银行同时注重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中兴的专利布局较为均衡,在近场传输技术方面优势最大。华为重点布局远程传输方面,但是在数据处理方面较为薄弱。国民技术、诺基亚、中国移动和爱立信在各个方面均有布局,但是都没有特别突出的方面。总体来说,中国在第三方支付相关专利数量较少,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对我国发展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建议
通过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专利分析,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热点,大多数专利权人在移动支付领域部署了专利布局。近年发展势头良好的近场传输技术还处于高速发展期。NFC支付和蓝牙支付技术活跃度最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支付终端的产商们趋向于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以便实现技术的普及。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在第三方支付技术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正确认识和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企业在投入初期需要确定通向未来的关键技术,进而合理规划技术研发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阿里巴巴、中国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以及华为、中兴等技术提供商,十分重视加密安全和身份认证技术,在加密安全和身份识别两个技术领域进行了重点专利布局。在第三方支付数据处理方面有着重点专利布局,阿里巴巴处于领先地位;阿里巴巴、中国银联和中国工商银行都深知数据处理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重要性,因此对该领域的专利布局未雨绸缪。中兴的技术研发实力一直不容小觑,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专利量仅次于阿里巴巴。在近场传输方面,仅有中兴、华为和中国移动有较多的专利布局,中兴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方面是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的空白之处,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在近场传输技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填补这一领域的专利空白。
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热点,吸引了大部分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注意力,同时也加剧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竞争。Visa凭借自己在信用卡用户数量方面的优势,从2002年就开始发展非接触支付技术。Ebay、Google、阿里巴巴和Square也不甘落后,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在2008年开始介入手机支付业务。2011年,Google发布了移动支付产品Google钱包。2012年,Paypal发布移动读卡器Paypal Here,并在2013年推出低功耗蓝牙通讯器Beacon。可以看出,短短几年间,移动支付已经逐步成为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必争之地,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在移动读卡器和数字钱包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公司都想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
中国的第三方市场规模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和卡组织在专利权人的排名中却并不靠前,关键技术仍旧掌握在国内外技术提供商的手中,平台服务商们每年为其技术支持和专利许可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这充分说明国内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过于注重市场收益而忽略了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同时也表明中国第三方支付技术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企业应对技术开发和专利布局予以充分重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