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观点
RESEARCH & IDEAS
更新:2013年12月12日点击:13091
北京集慧智佳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师 牛妞
一、中国本土钕铁硼企业海外发展困局
当今最主流的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在中国的产业发展持续繁荣,一方面,中国是稀土存量大国,发展钕铁硼产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另一方面,钕铁硼产业从上世纪发展至今,生产工艺技术相对成熟。
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钕铁硼企业而言,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始终没能很好的发展,原因正在于中国本土企业在专利方面的软肋被国外巨头牵制,钕铁硼产业巨头日本日立金属株式会社的专利布局阻止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海外发展,其借助专利权把控市场主动权。
市场经营活动里,如果涉及专利纠纷,由涉案双方进行协商,支付经过计算的专利使用许可费以换取特定市场的生产、营销权利是通常的解决途径。但在中国钕铁硼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除少数早期获得授权或是有外资背景的中国企业外,特定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拒绝对更多的中国企业扩大专利许可使用权的范围,这意味着更多的中国企业想要通过支付许可费的方式来争取海外市场经营权的努力行不通。
二、中国钕铁硼产业集体遭受多重考验
在过去的十五年中,世界钕铁硼生产企业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老牌的钕铁硼企业间进行了整合和收购,美国本土的钕铁硼企业有美国电子能源公司(EEC)和美国阿诺公司(ALNORD);欧洲现存有两家烧结钕铁硼企业,德国的真空冶炼公司(VAC)和芬兰的Neorem公司;日本的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购买了住友金属下住友特金的股份,成为全球最大的钕铁硼生产企业,此外日本还有两家企业,TDK和信越化工;在马来西亚建造的全球最大稀土冶炼厂即将竣工;据统计中国之外总共有超过200个公司正在30多个国家开发着300多个稀土项目,有报告预计到2020年将有15%-20%的稀土生产将转移出中国。
从企业的产能上看,我国约近300家钕铁硼企业,其中年产3000吨以上的有5家,产量超过1000吨的有30多家,产量在500—1000吨的企业60多家,其余近200家企业都在500吨以下,甚至更少的年产量。整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两级化。
从钕铁硼产量上看,本土的烧结钕铁硼产量达到约10万吨,已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5%,日本占14%,欧美不到1%,而从产值上看,我国占世界总产值的65%,而日本占33%,欧美2%。反映了中国钕铁硼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存在明显劣势,产品的附加值低,缺少高端产品的研发。
2012年8月17日,日立金属及其在美的日立金属北卡罗来纳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对全球29家企业发起“337”调查,中国企业包括: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鸡钕铁硼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创科实业有限公司。烟台正海、宁波金鸡、安徽大地熊与日立金属达成和解,同意支付专利使用费,并且视实际的销售情况支付抽成费,至此,在中国的200多家钕铁硼生产企业里面,取得日立金属钕铁硼专利授权的企业也只有8家,即:中科三环、宁波韵升、北京京磁、银钠金科、安泰科技、正海磁材、宁波金鸡和安徽大地熊。
针对日立金属不再增加对中国本土企业授权的决定,部分中国钕铁硼企业拟成立企业联盟,共同出资2000万至3000万美元发起美国诉讼,打破日本日立金属利用专利排他权对特定市场的垄断。
除此之外,2010年实行的稀土产业的出口调控政策引发了美日欧对华的稀土诉讼,世界贸易组织(WTO)已基本认可了美日欧的主张,初步认定中国违反了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极有可能在关于稀土出口限制的诉讼中一审败诉,政策的实施可能引来违反国际贸易公平自由的严厉挑战。
三、日立金属的专利组合狙击
作为稀土烧结磁体领域的领导者,日立金属的官网公告,日立金属在世界范围内,稀土烧结磁专利数量超过600件,美国的专利申请超过100件。这一组数字得到了世界范围专利检索的印证。在中国于2000年前后开始申请的并未予以公布,但业内人士均称可达300项。
一直以来,稀土领域的国外产业领导者重视技术创新并习惯于运用权利去表达创新的成就,擅长于利用专利权谋求商业利益。像日立金属这样,依托于技术创新,在各国申请了一批基础专利,同时不断的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另外,进行企业和专利的收购,并之适当的专利申请策略,进行有序的专利布局,从而掌握市场垄断。
根据德温特专利系统的统计分析,日立金属的全球钕铁硼专利申请将近600篇,至少有两个同族的同族专利数占比高达60%多。日立金属在中国的钕铁硼领域专利将近300项。日立金属约有15%的相关专利在美国申请保护,约有11%的专利同时在中国和美国进行专利申请的保护。
比较发现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国外的产业领先者相距甚远,其中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专利表现最突出的中国企业,有200多件相关专利申请,基本仅在国内布局,目前公开的有8件国外专利申请,分别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提交申请,除此之外还有通过PCT途径的专利申请。其他在产业生产能力上表现突出的中国企业专利量更少,专利的海外布局也很弱。
日立金属此次申请提出 “337调查” 的专利包括四件美国专利,分别是US6527874、US6491765、US6537385(与765同族)、US6461565。这四件专利在美国、日本、中国均有同族专利,除此外,US6491765、US6537385有欧洲、德国和台湾地区的同族专利,US6461565有台湾地区同族专利。以CN1182548C专利为例,在2013年进行了权利转移的备案登记,原权利人为新王磁材株式会社,随后又进行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被许可人分别是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北京京磁强磁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四件中国同族专利经过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被无效后的权利范围缩小。四件专利的技术方案涉及烧结钕铁硼制造工艺的改进。其中US6491765、US6537385专利涉及用技术手段提高磁性。
此外,全球主要钕铁硼专利申请人有TDK株式会社和信越化学,TDK的相关专利申请有900多件,信越化学的相关专利申请有350多件。
四、日立金属钕铁硼技术的申请策略
自2000年以后,日立金属的钕铁硼专利申请在技术方向的选择上做了更多的尝试,磁体制造方法和后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比例不断增加。与之前申请的基础组分专利相比,再进行基础组分和结构的专利申请的授权难度加大,因此出现了更多的限定形式,具体包括对添加的稀土元素进行分类、或添加某种合金元素限定组分或采用方法限定,上述专利的保护力度逐渐变小,因此在技术方案的规避上有更多的选择。
日立金属收购的住友特金曾经通过一系列的分案申请、继续申请等申请策略将烧结钕铁硼的专利保护期限实际延长了10年。即使这样,因为钕铁硼专利申请的年代很早,通过后续的分案申请、继续申请等手段,使其对烧结钕铁硼基础专利的保护期限至少到2014年,烧结钕铁硼的专利壁垒实际已经主宰相关领域超过30年。
目前来看,常规性能的烧结钕铁硼专利技术基本发展到成熟阶段,从专利申请的情况看,关于烧结钕铁硼的基础组分专利比重逐年减少,以方法的改进等外围专利申请增加。例如对烧结钕铁硼的后处理,用以提高其温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能等技术方案。此外,快冷厚带技术和渗镝技术正处于发展期,多数在2000年以后提出申请,并且绝大多数还在审查状态,还有诞生大量基础专利的可能性,另外已经出现制造设备等外围专利。
五、中国产业在困境里探寻发展契机
中国企业在钕铁硼产能和产值上正处于上升期,并且逐渐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而与行业领导者相比,所面临的挑战首先就是专利的侵权风险,面临的困境正是像日立金属这样的领导者通过专利权实现的市场垄断。因而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应对海外专利侵权诉讼的准备。企业既要重视技术创新、重视专利申请策略,还要重视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投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中国的稀土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相应的专利集群还未现端倪,企业要重视对竞争对手专利申请的跟踪,做好专利预警分析,还要注重组建和培养具有诉讼能力的专业团队,这不仅有利于对是否侵权做出准确判断,还会对选择专利谈判筹码、争取最大利益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中国的钕铁硼产业的繁荣发展依靠技术创新和权利表达互动式协同推动。